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介绍

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介绍

诸葛亮哭周瑜——假戏真做/假仁假义/不是真心/假悲假叹/假慈悲/虚情假意/亮欺东吴。有人说,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过江吊丧是作假,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,虚情假意的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。然而,我觉得诸葛亮吊丧周瑜,更多的应该真的是一种“英雄惜英雄”,然而“英雄”却离“我”而去的真感情。

诸葛亮哭丧周瑜

诸葛亮哭丧周瑜

我们所了解到的周瑜与诸葛,更多的是从《三国演义》中读到的,《三国》里面提到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,更提到“诸葛亮三气周瑜”,导致周瑜最后是被诸葛亮气死的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。他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就是:好像周瑜跟诸葛亮永远处在一种对比的关系上。其实,根据相关的专业书籍,诸葛亮和周瑜,只是因为主子不同,在军事上、政治上才会有不同的思考。我们可以换种思路去研究,既然每次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诡计,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证了他们两个是心有灵犀呢?

正所谓,英雄惜英雄,周瑜的死,对于诸葛亮来说,可能并不仅仅是失去一个争锋相对的对手那么简单,他们两个更是知己。正如周瑜死前曾说过:“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”。这不正是说明了两个英雄的心意相通。

所以,我更愿意相信,诸葛亮吊丧周瑜是怀着一种真情实意的诚意取得。毕竟,对于诸葛亮来说,周瑜一方面是能和他争锋相对的对手,另一方面也是难得的一位盖世英雄。

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是什么

诸葛亮,有名的忠臣良相,东汉末年最具个人魅力的人,深受刘备的信任与器重。而诸葛亮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,也是呕心沥血,殚精竭虑,为其建立了蜀国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千古传诵的佳话。自古以来,有关诸葛亮的各种传说不绝于耳,就连有关他的的俗语也是处处皆是,随手拈来。

诸葛亮像

诸葛亮像

“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。”这是流传度非常广的一句俗语。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都知道,里面有“草船借箭”这一段。而这句俗语就出自这里。当时诸葛亮在周瑜信誓旦旦,称要在三天内造就十万支箭。周瑜听后,哑然失笑:仅仅三天,造十万支箭?好一个口出戏言的诸葛亮。

诸葛亮他让三个部下在战船的两边摆上草垛靶子,然后用布蒙起来。可是这三个部下一商量,觉得这样做太简单,十分容易被人看出破绽,于是决定换成稻草人,稻草人做好后又为其穿上皮衣和皮帽。诸葛亮一看,竟有如真人一般,一手抚须,一手摇扇,赞不绝口。于是便有了这句俗语,比喻人多力量大,做事情还要集思广益,不能只依靠一个人的智慧。

“事后诸葛亮”也是被大家广泛提及的一句,出自作家向春的一部小说,指的是事前没有主见,事后却高谈阔论,称自己当时多么有先见之明,具有讽刺之意。有时我们也用马后炮表达这个意思。

诸葛亮诫子书介绍

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,东征西伐,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于政务,疏于管教自己的儿子。因此在生命垂危的时候,诸葛亮写了一封家书——诫子书,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坚持高洁的志向,勤勤恳恳,修身立志。

诸葛亮剧照

诸葛亮剧照

诫子书开篇就说要让自己的儿子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,保持良好的品行。要保持良好的品行,就需要好好学习,学习知识,学习如何坚持自己的志向。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学习,才能够学业有成。少年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,不然当年华逝去,还住在小房子里面的时候,后悔也就来不及了。

纵观诫子书全文,通篇不过二百字。但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心,尽显于纸面。诸葛亮的诫子书,完完全全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思想上的。这并不能苛求诸葛亮,因为作为一位父亲,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身居高位,夜居大房高屋呢。因此在诫子书中,再也没有那种通篇豪言壮语的气魄,再也没有山河破碎的悲哀,只剩下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儿子最真切的爱。